,猜到皇帝并没有猜忌李二郎和李三郎,不由惊讶。

按理说李二郎和李三郎和太子交好,皇帝就算不猜忌,也该迁怒。没想到李二郎和李三郎在皇帝心中信任度如此高?

虞世南是起居舍人,一直伴随杨广左右,很快就来觐见。

他看了一眼密信,眼露嫌弃:“画虎类犬。这字迹不仅并非李三郎,恐怕任何一个认真习字的士人都不会写得如此糟糕,简直污了臣的眼睛。陛下,若你不告诉臣这是密信,臣还以为是孩童胡乱描画。”

几位大臣相互交换视线,杨广也若有所思。

杨广的书法也很好。他将密信拿过细看后,皱起眉头:“拿笔来。”

虞世基恭敬地奉上蘸好墨的笔。

杨广在密信上圈点,将难以入目的字都标记出来。

在场之人都博闻强识,过目不忘。他们看了一眼剩下的字句,在脑海中打乱重组,虽然组成的字句不多,但总有那么一两句能认出来。

苏威愤怒道:“这人怕不是偷了三郎的诗词,胡乱描画诬告!他不知道三郎在河东作的词已经传到涿郡了吗!”

杨广将笔放下:“朕被孽畜蒙蔽,立那孽畜为太子时,朝中无人不奉承太子,唯有李大雄和李大德冷眼待之。他们早就看出太子心有不轨,不愿与之为伍,又怎会为太子背叛朕?”

杨广愤怒时想把曾经奉承太子、在自己面前说过太子好话的人都杀了。

但他梳理之后,发现就算是自己最信任的臣子也曾经交好太子,夸奖太子。

太子曾经深受他喜爱,又是他唯一成年皇子,也是自己仅存的嫡子,朝臣若不与他交好才是怪事。

细思之后,杨广发现,居然只有李二郎李三郎早早与太子疏远。虽然太子对两人很亲近,但两人却从未主动讨好过太子。

放眼群臣,李二郎与李三郎竟是对太子杨暕最冷漠的人了。

杨广心中宽慰。

二郎三郎不愧是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好孩子,没有辜负他的亲近爱护。

“让二郎三郎来涿郡自辩。”杨广淡然道,“虞舍人,你亲自去一趟,别让两个孩子吓到。他们刚成亲,朕忙于国事不能前往,此次让他们把各自妻子也带来给朕和皇后看看。皇后一直念着。”

章节目录